如何让纷繁复杂的惠企政策从“纸上”落到企业的“账上”?如何破解企业面对政策“找不到、看不懂、不会用”的普遍困境?西充县工商联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依托“链长制”工作机制,创新打造“西充惠企通”AI智能服务平台,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实现了惠企服务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深刻变革。这一举措不仅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成为新时代工商联组织优化營商環境、精准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以前为了一个技改项目补贴,我们跑了好几个部门,准备了一大堆材料,前后花了快两个月,最后还不一定能申请成功。现在好了,在‘惠企通’小程序上,需要什么条件、能补多少钱、怎么申报,一目了然,就像网购一样方便!” 四川律奥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玲谈及这一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楊玲提到的“惠企通”,正是西充縣工商聯于今年初,針對企業反映強烈的政策信息“不透明、享受不方便”等痛點問題,牽頭打造的一款微信小程序。這個小小的平台,正悄然重塑著當地的政企互動生態。
直面痛點:從“企業跑腿”到“數據跑路”的邏輯起點
長期以來,政策落地“最後一公裏”問題是困擾各級政府和企業的共同難題。一方面,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大量含金量十足的扶持政策,覆蓋了科技創新、市場開拓、人才引進、融資降本等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廣大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常常因爲信息渠道不暢、政策理解不准、申報流程繁瑣等原因,與“真金白銀”的政策紅利失之交臂。
在這一背景下,西充縣工商聯聯合西充縣“鏈長制”工作專班,創新性地開發了“西充惠企通”微信小程序平台,旨在爲企業提供一個便捷、精准、高效的政策服務平台。這一平台不僅整合了西充縣各部門發布的惠企政策,更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解決了企業“找政策、用政策”的難題。
精准畫像:從“大水漫灌”到“智能匹配”的核心變革
“西充惠企通”平台于2025年6月正式上線,其核心設計理念,是徹底顛覆傳統的政策供給模式,實現從“分散供給”到“集中推送”、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支撐這一變革的關鍵,是“企業畫像”與“智能匹配”兩大技術引擎。
一是打造“政策超市”,实现政策“一站汇集”。 平台系统性地梳理、录入了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发布的数百条有效惠企政策,并按照“科技创新”“减税降费”“人才支持”“金融服务”等十余个维度进行分类。每一条政策都被进行标准化、颗粒化的解析,明确了申报条件、支持标准、受理部门和截止日期,形成了一个清晰、全面的线上“政策超市”。企业可以随时随地登录查阅,彻底告别了以往在各个政府部门网站间反复跳转、搜寻信息的烦恼。
二是构建“企业画像”,实现需求“一键洞察”。 企业首次登录平台时,只需根据引导填写企业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纳税规模、人员结构、研发投入等关键数据,系统便会自动为其生成一份精准的“企业画像”。这份画像如同企业的“数字身份证”,动态反映了企业的成长阶段与核心诉求。
三是启动“智能匹配”,实现服务“一触即达”。 当新的惠企政策出台或企业画像更新时,平台的AI智能引擎会立即启动,将政策条款与企业画像进行毫秒级的比对、匹配。一旦匹配成功,系统会自动通过微信消息向企业负责人进行“点对点”的精准推送。
成效彰顯: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爭取”的良性循環
“西充惠企通”的上線,如同一條數字化的“高速公路”,迅速拉近了政策與企業之間的距離,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對于企業而言,最大的感受是“便捷”與“透明”。過去需要數周乃至數月的政策咨詢、材料准備、遞交申報流程,如今被壓縮到指尖輕點的幾個步驟。在線申報功能讓企業可以直接上傳電子材料,並通過平台實時追蹤審批進度,整個過程公開透明,大大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
“以前總覺得政府的扶持政策離我們很遙遠,現在感覺政策就在身邊,就在指尖上。”西充一家從事農産品深加工的企業負責人感慨道,“平台上線後,我們才知道自己還符合一項‘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獎勵,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在平台的指導下,我們很快就完成了申報,這對我們擴大再生産是極大的鼓舞。”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个地区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更是竞争力。西充县工商联以“惠企通”为抓手,用数字化钥匙解开了政策落地的“密码锁”,不仅为当地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也为新时代工商联如何更好地服务“两个健康”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充方案”。
文字:张昭堰 编辑:秦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