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充佳美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在波(左二)查看柑橘生長情況。
●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羅虹實習生熊倪弘文/圖
位于蓬安縣工業園區的南充佳美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廠內廠外一片火熱。廠內多條生産線不停運轉,將産能拉滿到100%;廠外,占地100畝的第六期技改項目正在打圍施工。南充佳美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在波在廠內外來回奔忙,處理大小事項,忙得不可開交。
2023年底,我市通報表揚了30位南充市優秀企業家,王在波便是其中之一。2024年伊始,榮譽加身、擔責在肩的王在波對于企業的發展已有清晰規劃。
一次工作考察 選擇紮根南充
南充佳美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是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外商獨資企業,于2007年落戶蓬安縣工業園,總投資2.3億元,占地面積157畝。雖然公司2007年才落地,但王在波與南充的緣分早在2005年就開始了。
“當時我在佳美集團上海總部上班,有一名原料供應商是蓬安的,聽聞當地原料豐富,盛産柑橘,我便來到南充考察。”王在波回憶道,在南充考察時,他發現南充屬低山丘陵地貌,氣候溫濕,日照長,常年雨量充沛,豐富的水土資源和氣候條件,特別適合柑橘的種植,屬于柑橘産業帶核心區域。于是,他立即向集團提交了考察報告,闡述了在南充建加工廠的可行性,得到了集團的大力支持。
選廠址、建工廠、購設備、招工人……在王在波的操持下,南充佳美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終于建成投産。“紮根南充以來,我們秉持嚴謹的經營態度,不斷開發與創新,成功將四季水果的新鮮風味與營養長期完整保存,我們將新鮮的果實用天然的方式加工成果汁。”王在波說,16年來,南充佳美的生産線不斷增加,用工數量從最初的100余人發展到600多人,研發生産濃縮橙汁、陳皮、檸檬片等産品20余種,年加工能力提升至30萬噸,成爲佳美集團旗下最大的生産基地。
以創新爲動力 拓産品價值鏈
1月11日早上7時許,王在波重複著16年來養成的習慣。在每天上午8點上班之前,他都要到每個生産車間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前一天的生産情況。隨後,他則回到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
生産銷售、原料收購、設備更新、廠區擴建……坐在辦公桌前,王在波難得休息片刻,不斷有部門負責人前來彙報、商量工作,手機也總是響個不停,電話一個接著一個。上午11時許,他再次走進生産車間查看新設備的運行情況。
車間內,全自動設備高速運轉,隨著傳輸帶的運行,一個個被送入清洗池的柑橘被洗得金黃油亮,經過嚴格選果,對柑橘進行取油、榨汁,做成各類産品。
“你現在看到的所有生産線,我們都已經完成了工藝技術改造,由燒煤改爲使用天然氣,科學調配清洗用水,雖然成本有所增加,但能減少汙染物和汙水的排放。”王在波說,公司一方面延伸産品鏈,研究橙皮、橙肉的綜合利用,與成都、重慶等地的相關研究所合作,經過不斷摸索,將1個橙子做成了5個産品,即,橙油、速凍橙皮、橙蓉(肉)、橙汁、橙核,做到對橙子價值的“吃幹榨盡”,將原先需租地掩埋的橙皮橙肉“變廢爲寶”;另一方面拓展産品線,在原有産品的基礎上,新增了西柚罐頭、芒果和楊梅果汁、果皮烘幹等生産線。
近年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嚴格的環保要求,南充佳美堅持以創新爲動力,累計投資4億元實施5期技改擴能,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柑橘“保底收購” 種植戶安心種
南充佳美喜報頻傳。2023年,企業産值稅收較2022年實現翻番,納稅總額位居全市農産品加工企業第一。更令人欣喜的是,佳美集團決策層看到南充佳美如此良好的發展態勢,決定在2024年再投資1億元實施第六期技改項目,擴建基地100畝、生産線13條,實現10余種水果全品類加工,以及“一果七用”産品全流程生産。
獲知此消息,王在波感到重任在肩,“我們致力于打造集原料基地、産品研發、加工生産、灌裝冷鏈、物流銷售于一體的全産業鏈企業,南充佳美爭取成爲蓬安縣首家年産值過10億元、稅收過億元的民營企業。”
王在波介绍,南充佳美不仅为当地提供了600多个就业岗位,还与蓬安县罗家镇、杨家镇、三坝乡等乡镇签订了柑橘“保底收购”合同,形成了一条“企业+农户+基地”的经营链条,消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让種植戶安心種、开心卖。
王在波時刻關注南充的發展,爲柑橘産業的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南充柑橘種植面積大,希望政府統籌管理,提升品質,擦亮‘南充柑橘’品牌,擴大加工企業産能,進一步延長柑橘産業鏈、加工鏈,提升産業效益。”
【人物檔案】
王在波:南充佳美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山東菏澤人,南充市人大代表、蓬安縣人大代表、南充市優秀企業家,被評爲南充市2022年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先進個人。在他的帶領下,南充佳美已成爲全國最大的橙類濃縮汁生産企業。
來源:南充日報 |